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骼肌偏低要如何锻炼

2025.07.23 08:37

骨骼肌偏低可通过抗阻力训练提升肌肉力量与体积、补充优质蛋白质促进肌纤维合成、保证充足睡眠以优化肌肉修复、控制有氧运动强度避免肌肉流失、定期评估训练计划确保科学渐进。具体分析如下:

1.抗阻力训练提升肌肉力量与体积:抗阻力训练是增加骨骼肌质量的核心方式,建议采用中等负荷如60%-80%最大负荷进行多关节复合动作,如深蹲、卧推等,每组8-12次,每周3-4次。训练中需注重动作规范性,避免代偿,逐步增加负荷以刺激肌纤维增粗。

2.补充优质蛋白质促进肌纤维合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2-1.7克,优先选择瘦肉、鱼类、蛋类及豆制品。蛋白质需均匀分配至三餐,训练后30分钟内补充20-30克蛋白质,搭配适量碳水化合物以加速吸收,促进肌肉合成代谢。

3.保证充足睡眠以优化肌肉修复:深度睡眠阶段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有助于肌肉修复与生长。建议每日保持7-9小时连续睡眠,避免熬夜或睡眠碎片化。睡前减少蓝光暴露,保持环境黑暗安静,可提升睡眠质量。

4.控制有氧运动强度避免肌肉流失:过量有氧运动会消耗肌肉供能,建议每周有氧训练不超过3次,每次30-45分钟,选择低冲击项目如快走、游泳。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需谨慎,单次不超过20分钟,避免过度分解肌肉蛋白。

5.定期评估训练计划确保科学渐进:每4-6周调整训练方案,通过记录负荷、组数、次数等数据观察进展。若出现平台期,可改变动作顺序、增加离心收缩或引入递减组。避免长期单一训练模式导致适应性停滞。

运动前后需充分热身与拉伸,预防软组织损伤。饮食需均衡,避免高脂高糖干扰代谢。如有慢性疾病或关节问题,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调整方案。训练中关注身体反馈,出现持续性疼痛或疲劳需及时停止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