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新生儿脑室膜下出血怎么办

2025.08.11 14:18

新生儿脑室膜下出血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内环境稳定、控制颅内压、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新生儿脑室膜下出血后需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异常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血早期易出现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需通过监护设备及时发现并处理。体温波动也可能影响预后,需保持恒温环境。

2.保持呼吸道通畅:出血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分泌物增多,需定期吸痰并调整体位。头肩部抬高15-30度可减少颅内静脉压力。若出现严重呼吸障碍,需使用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缺氧会加重脑损伤,确保氧合是治疗关键。

3.维持内环境稳定: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防止脑水肿加重。出血后易出现低钠血症,需限制水分并补充适量钠盐。监测尿量及肾功能,确保代谢废物正常排出。

4.控制颅内压:使用甘露醇或呋塞米降低颅内压,但需谨慎避免脱水过度。保持头部中线位,避免颈部屈曲影响静脉回流。镇静药物可减少躁动引起的颅内压波动。严重者可考虑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

5.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若出血量大或形成脑疝,需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或放置引流管。手术适应症包括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顽固性颅内压升高等。术后需加强抗感染及营养支持,促进脑组织修复。

治疗过程中需避免剧烈搬动患儿,减少外界刺激。母乳喂养需根据耐受情况逐步恢复,密切观察喂养后反应。定期进行头颅超声或核磁检查评估出血吸收情况。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