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间歇性跛行见于什么病

2025.09.11 19:34

间歇性跛行见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腰椎管狭窄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多发性大动脉炎。具体分析如下:

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间歇性跛行的常见原因,由于动脉壁脂质沉积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减少。行走时肌肉需氧量增加,但狭窄的动脉无法提供足够血液,引发疼痛和乏力。疼痛多发生于小腿,休息后缓解。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静息痛甚至坏疽。

2.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可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导致下肢疼痛和无力。行走时椎管内压力增高,神经受压加重,出现跛行症状。弯腰或坐下可缓解,因椎管容积暂时增大。症状多呈双侧性,与动脉病变的单侧疼痛不同。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与长期吸烟密切相关。中小动脉炎症导致血栓形成和管腔闭塞,肢体远端缺血。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足部或小腿疼痛,伴发凉、麻木。晚期可出现溃疡或坏疽,戒烟是治疗关键。

4.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加速动脉硬化,导致下肢供血不足。间歇性跛行常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疼痛与感觉异常并存。足部易发生感染和溃疡,需严格控制血糖并定期检查下肢循环。

5.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炎症,青年女性多见。下肢动脉受累时血流减少,引发间歇性跛行。可能伴发头晕、无脉等症状,需免疫抑制治疗控制炎症进展。

出现间歇性跛行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处理。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诊治,日常需注意肢体保暖,控制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等。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血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