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产后伤寒是什么病

2025.04.16 11:03

产后伤寒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因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感染伤寒杆菌或其他病原体而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多发生在产后恢复期,由于产妇气血亏虚,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伤寒症状。产后伤寒不仅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还可能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高度重视。

产后伤寒的发病机制与普通伤寒相似,主要由伤寒杆菌感染引起。伤寒杆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导致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对于产后女性,由于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和气血,身体处于虚弱状态,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产后女性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可能因疲劳和睡眠不足进一步降低抵抗力,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产后伤寒的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寒战、腹痛、腹泻或便秘,严重时可能出现肝脾肿大、皮疹等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肠穿孔、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预防和治疗产后伤寒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产后女性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或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其次,产后恢复期间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摄入,增强身体抵抗力。家人应给予产妇足够的支持和照顾,帮助其减轻疲劳。如果出现持续发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治疗产后伤寒通常采用抗生素,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药物。中医认为产后伤寒与气血亏虚有关,可通过调理气血、扶正祛邪的方法辅助治疗。产后伤寒是一种需要及时干预的疾病,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危害,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