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如何检查心脑血管疾病

2025.08.11 14:19

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包括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监测、体格检查以及动态血压监测。具体分析如下:

1.血液生化指标检测:通过抽取静脉血分析血脂、血糖、胆固醇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代谢异常。高密度脂蛋白偏低或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能提示动脉硬化风险。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血管损伤相关,需结合其他结果综合评估。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观察血管壁厚度及血流情况,颈动脉超声常用于筛查斑块。CT或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脑部或心脏血管的狭窄、堵塞或出血,尤其对急性卒中或心肌梗死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心电图监测:常规心电图可捕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动态心电图能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提高隐匿性问题的检出率。负荷心电图通过运动诱发心脏负荷变化,进一步评估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4.体格检查:测量血压、脉搏等基础生命体征是初步筛查手段。听诊心脏杂音或血管杂音可能提示瓣膜病变或动脉狭窄。观察下肢水肿或颈静脉怒张可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

5.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佩戴设备记录全天血压波动,避免偶测血压的误差。夜间血压不下降或晨峰过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需结合临床调整治疗方案。

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以确保血液指标准确性,影像学检查前去除金属物品。部分项目需预约且费用较高,应根据医生建议合理选择。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干扰结果,如实告知用药史及过敏史。报告需由专业医师解读,不可自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