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溶骨性损害是骨癌吗

2024.10.13 00:46

溶骨性损害不一定就是骨癌。

溶骨性损害是指骨质被破坏、吸收的一种病理改变。虽然骨癌,如骨肉瘤等,常常会导致溶骨性损害,但还有许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溶骨性损害。比如多发性骨髓瘤,这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溶骨性病变;转移性骨肿瘤,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时也可能造成溶骨性损害,如肺癌、乳腺癌等;一些良性疾病如骨巨细胞瘤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溶骨性改变。

除了上述提到的疾病外,一些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也可能与溶骨性损害相关。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骨吸收增加,出现溶骨性损害。在临床诊断中,不能仅仅依据溶骨性损害就确诊为骨癌,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患者是否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表现,还会安排一系列检查,如血液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X线、CT、磁共振成像MRI、骨扫描、病理活检等,以明确导致溶骨性损害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溶骨性损害只是一种病理现象,其背后的病因复杂多样,需要全面评估和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