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需要做什么检查

2025.08.11 14:17

出血性脑卒中需要做头部CT检查、脑血管造影、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腰椎穿刺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头部CT检查:头部CT是诊断出血性脑卒中最快速、最准确的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脑内出血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在发病初期,CT可以迅速鉴别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CT还能动态观察血肿是否扩大或周围水肿情况,评估病情进展。对于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优先进行头部CT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2.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可明确出血的具体原因,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血管破裂等。通过注入造影剂,能够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帮助定位病变血管。对于需要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脑血管造影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该检查有一定创伤性,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和风险。

3.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血常规可评估是否存在感染、贫血或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检查能判断出血是否与凝血障碍有关。肝功能异常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增加出血风险。这些检查结果对调整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需要手术或止血治疗时。

4.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部分脑出血患者可能合并心脏疾病,如房颤或心肌梗死,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心脏超声能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排除心源性栓塞导致的继发出血。心脏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状况,避免遗漏重要并发症。

5.腰椎穿刺检查:当头部CT未发现出血但临床高度怀疑时,腰椎穿刺可检测脑脊液是否含血,辅助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该检查需谨慎操作,避免颅内压过高导致脑疝风险。脑脊液检查还能排除颅内感染等其他疾病。

出血性脑卒中病情凶险,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检查。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康复阶段应遵循医嘱,逐步恢复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