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黄疸型肝炎严重吗

2025.08.20 16:10

黄疸型肝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肝脏疾病,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有甲型、乙型、丙型等多种类型。黄疸的出现是由于肝脏无法有效处理胆红素,导致其在体内积聚,从而引发皮肤和眼睛发黄的症状。

黄疸型肝炎的病程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出轻微的症状,经过适当的休息和治疗后可逐渐恢复。某些病例可能发展为急性肝衰竭,表现出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可能伴随腹水、出血等并发症。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黄疸型肝炎的风险更大,需特别关注。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降低病情加重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黄疸型肝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食用不洁的食物和水源,定期接种疫苗以预防甲型和乙型肝炎,减少与感染者的接触,尤其是在疫情高发期间。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若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相关病毒检测,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变化,避免饮酒和使用肝脏有害药物,有助于促进康复。黄疸型肝炎的严重性不容忽视,早期发现和干预是保障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