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外伤导致颅内出血怎么办

2025.09.11 19:34

外伤导致颅内出血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保持患者安静减少头部活动、监测生命体征预防病情恶化、根据出血情况选择手术或药物保守治疗、康复期进行神经功能训练促进恢复。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颅内出血属于急危重症,早期干预直接影响预后。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第一时间送往具备神经外科条件的医院。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范围后,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紧急手术。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血肿扩大或脑疝,危及生命。

2.保持患者安静减少头部活动:转运过程中应避免颠簸,患者需平卧并将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禁止随意搬动或摇晃患者,防止出血加重。躁动不安者可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但需注意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3.监测生命体征预防病情恶化: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呼吸频率和血压波动。瞳孔不等大提示脑疝风险,血压过高可能诱发再出血。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跟踪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吸氧或呼吸支持。

4.根据出血情况选择手术或药物保守治疗:少量硬膜外血肿可尝试脱水降颅压治疗,但需动态复查CT。大量出血或脑中线移位超过1cm需开颅清除血肿。术后仍需控制脑水肿,常用甘露醇联合白蛋白脱水。

5.康复期进行神经功能训练促进恢复:急性期后尽早介入高压氧治疗改善脑缺氧。针对偏瘫或言语障碍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包括针灸、电刺激和关节活动训练。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颅内出血后三个月内需定期复查头颅CT,饮食以低盐高蛋白为主。出现发热或意识水平下降需警惕感染或迟发性血肿。康复效果与损伤程度相关,部分患者可能遗留长期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