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术后低心排怎么办

2025.03.24 17:51

心脏术后低心排需要综合评估和治疗,优化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使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具体分析如下:

1.优化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通过调整液体输入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确保心脏有足够的充盈压和适当的血管阻力。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合理使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避免过度负荷或低血容量,维持心脏最佳工作状态。

2.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在低心排情况下,合理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心肌耗氧增加和心律失常。

3.调整机械通气参数:通过优化呼吸机设置,减少胸腔内压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采用适当的呼气末正压,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确保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

4.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监测血钾、血钙和酸碱平衡,及时纠正异常。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均可影响心肌电活动,低钙血症可减弱心肌收缩力,酸碱失衡可加重心功能不全,需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5.必要时使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在药物和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考虑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体外膜肺氧合等机械辅助装置,暂时替代或辅助心脏功能,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为心脏恢复争取时间。

心脏术后低心排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促进心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