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脊髓损伤临床表现是什么

2025.01.09 17:14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反射异常、排尿排便功能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具体分析如下:

1.运动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瘫痪或运动协调性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会直接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高位损伤通常导致四肢瘫痪,而低位损伤则可能仅影响下肢。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日常活动,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2.感觉障碍:脊髓损伤常伴随感觉障碍,患者可能对疼痛、温度、触觉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或丧失。损伤部位以下的感觉可能完全消失,或出现异常感觉,如刺痛、麻木等。感觉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风险增加。

3.反射异常:脊髓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反射活动的改变,包括深腱反射亢进或消失。高位损伤可能导致反射活动的增强,而低位损伤则可能导致反射消失。反射异常可能影响患者的运动控制和日常生活能力。

4.排尿排便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常导致排尿和排便功能的障碍,表现为尿失禁、尿潴留或便秘等问题。损伤部位的不同会影响膀胱和肠道的控制能力,患者可能需要依赖导尿或其他辅助措施来管理排泄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5.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脊髓损伤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表现为心律不齐、血压波动、体温调节困难等。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适,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定期进行评估和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二次损伤,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合理安排饮食和锻炼,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促进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