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吐蛔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中医吐蛔指因体内蛔虫扰动导致呕吐蛔虫的病症,属于虫积范畴。传统医学认为,蛔虫寄居肠道,当脾胃功能失调或受寒热刺激时,虫体不安上窜,经胃逆出咽喉,形成吐蛔现象。该症多见于儿童或体质虚弱者,常伴随腹痛、面黄肌瘦等表现。

吐蛔的形成与饮食不洁、脾胃虚弱密切相关。中医理论中,蛔虫喜温恶寒,若过食生冷或误服驱虫药剂量不足,可能刺激虫体躁动。当人体中焦虚寒时,蛔虫为避寒而向上窜行;若胃肠湿热蕴结,虫体受热扰亦可能上逆。典型症状为突然呕吐黄绿色蛔虫,伴有脘腹绞痛、四肢厥冷,舌苔薄白或黄腻。治疗以安蛔止痛为先,常用乌梅丸调和寒热,或配合使君子、苦楝皮等驱虫药,后期需健脾和胃以固本。

诊断吐蛔需与普通呕吐鉴别,观察呕吐物是否含虫体是关键。现代卫生条件改善使该症减少,但农村或卫生意识薄弱地区仍需警惕。患者应避免空腹服用驱虫药,治疗期间忌食油腻生冷。若吐蛔后持续腹痛或发热,可能提示胆道蛔虫症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日常预防重在饮食卫生,瓜果洗净、肉类煮熟,儿童可定期检查寄生虫感染情况。中药驱虫后宜调养脾胃,避免过度攻伐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