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感冒盗汗是怎么回事

2025.08.28 15:54

感冒期间出现盗汗现象,通常与机体免疫反应、病毒感染或体温调节异常有关。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释放炎症因子对抗感染,这一过程可能导致体温波动,尤其在夜间睡眠时出现不自主出汗,即盗汗。某些感冒药物中含有的退热成分也可能通过发汗方式帮助降温,间接引发盗汗症状。

感冒盗汗的发生机制涉及多因素相互作用。病毒感染本身可能直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汗腺分泌旺盛。中医理论则认为,外邪侵袭体表后,正气与邪气交争,营卫失调,卫阳不固时容易出现夜间汗出。若伴随发热,体温在退热阶段通过汗液蒸发带走热量,属于生理性调节,但频繁或大量出汗需警惕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部分人群因体质虚弱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感冒后盗汗可能更为明显,甚至持续至恢复期,提示机体尚未完全修复。

注意区分感冒盗汗与其他疾病的夜间出汗。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若盗汗持续时间长、伴随体重下降或反复低热,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感冒期间应保持适度保暖,避免夜间着凉,同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防止脱水。选择感冒药物时需谨慎,避免叠加使用含相同退热成分的药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盗汗伴随心悸、乏力等症状,或感冒痊愈后仍持续出汗,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