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会导致骨质坏死吗

2025.08.07 16:37

骨折有可能导致骨质坏死,尤其是在血液供应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骨质坏死是指骨组织因缺乏血液供应而导致的细胞死亡,通常会引发疼痛、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骨折后,如果骨折部位的血管受到损伤,或者骨折的类型导致血液流动受阻,就可能引发骨质坏死的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骨折可能会导致骨质坏死,尤其是在股骨头、胫骨或其他重要关节部位的骨折。骨折后,血液供应的中断可能会导致骨细胞的缺氧和营养不足,从而引发坏死。骨折的移位或不当愈合也可能影响血液流动,进一步增加骨质坏死的风险。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骨质疏松等因素也会加大骨质坏死的可能性。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康复显得尤为重要。医生通常会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骨折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减少骨质坏死的发生。

在骨折后,注意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和疼痛的变化,若出现持续性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应及时就医。保持适当的休息和避免过度负重对于骨折的恢复至关重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逐步增加活动量,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降低骨质坏死的风险。合理的营养摄入,尤其是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有助于骨骼的愈合和健康。定期进行复查,监测骨愈合的进展,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确保骨骼的健康恢复。骨折后的护理和随访非常重要,能够有效降低骨质坏死的发生率,保障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