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心脾两虚是不是西医中说的神经官能症

2025.06.26 15:26

心脾两虚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并非完全等同的概念,但两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部分重叠。心脾两虚是中医辨证术语,主要指心与脾功能失调导致的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神经官能症则是西医诊断概念,属于功能性神经系统障碍,常表现为焦虑、失眠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两者理论体系不同,但可能针对相似症状群展开干预。

从中医角度看,心脾两虚多因思虑过度、饮食不调等引起,表现为心悸、健忘、食欲减退、面色萎黄等,治疗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主,如归脾汤等方剂。西医的神经官能症则强调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可能涉及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常用抗焦虑药物或心理治疗。尽管部分症状如失眠、疲劳在两者中均常见,但心脾两虚更侧重整体气血失衡,神经官能症则关注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中医脾的功能与消化、免疫、神经调节等多系统相关,部分神经官能症患者可能存在类似心脾两虚的病理基础。

在临床实践中,需注意避免简单将中医证型与西医病名直接对应。心脾两虚的诊断需结合舌脉等中医四诊信息,神经官能症则依赖西医的排除性诊断和症状评估。患者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先明确西医诊断,再根据个体情况考虑是否结合中医辨证。同时,精神心理因素在两类疾病中均占重要地位,调整情绪、改善生活方式是共同的基础干预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需由专业医师评估,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