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黏膜变薄是怎么回事

2025.02.23 12:28

胃黏膜变薄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胆汁反流、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会引发胃黏膜的炎症反应,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反复受损,进而使胃黏膜变薄。幽门螺杆菌能够产生尿素酶等物质,分解尿素产生氨,氨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的损害,同时还会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使炎症持续存在。在治疗方面,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方法来根除幽门螺杆菌。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对胃黏膜产生持续的刺激。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等成分会刺激胃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长期如此会使胃黏膜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逐渐变薄。高盐食物会使胃酸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而酗酒会使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改善这种情况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3.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NSAIDs会抑制胃黏膜内的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可以促进胃黏膜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维持胃黏膜的血流灌注。当前列腺素合成减少时,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从而导致胃黏膜变薄。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尽量选择对胃黏膜刺激较小的剂型或药物,必要时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

4.胆汁反流: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会反流至胃内。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可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使胃黏膜直接暴露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导致胃黏膜损伤。胆汁反流还会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胃黏膜逐渐变薄。对于胆汁反流的情况,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同时配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来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害。

5.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胃黏膜也不例外。胃黏膜的细胞更新速度减慢,黏膜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黏膜的防御和修复能力也随之下降。这种情况下,胃黏膜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损伤,进而变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胃部的保养,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易于消化,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胃部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同时,要注意胃部的保暖,避免着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