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湿热带下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湿热带下是中医学对女性生殖系统湿热证候的病理概括,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增多、颜色质地改变,并伴随相关全身症状。这一概念源于中医湿热下注理论,指湿热邪气侵袭任带二脉,导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的病理状态,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存在对应关系,但具有更整体的辨证思维。

从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湿热带下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脾虚运化失常致内湿停滞,郁久化热,湿热互结下注阴部。典型表现为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或如豆腐渣状,常伴阴部瘙痒灼痛、小便短赤、口苦黏腻等症状。舌象多见舌红苔黄腻,脉象多滑数。临床需区分肝经湿热、脾虚湿盛等不同证型,肝经湿热者多见带下黄绿、胁胀口苦;脾虚湿盛则带下色白微黄、纳呆便溏。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龙胆泻肝汤、止带方等方剂,配合外洗法增强疗效。

需注意湿热带下与生理性白带增多鉴别,妊娠期、排卵期白带清亮无味属正常现象。治疗期间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辛辣油腻饮食,禁止房事以防交叉感染。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中药使用需辨证准确,苦寒药物久服可能损伤脾胃,症状缓解后应调整方剂健脾固本。现代医学检查如白带常规、HPV检测等可辅助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