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缓脉是什么脉

2025.07.09 08:32

缓脉是中医学中脉象的一种,指脉搏跳动缓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次数少于60次。缓脉通常反映体内气血运行迟缓或阳气不足的状态,可能与寒邪侵袭、脾胃虚弱或湿浊内阻等因素有关。

缓脉的形成与多种生理病理因素相关。健康人群在安静状态下可能出现生理性缓脉,尤其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员群体。病理性缓脉则多见于寒证、湿证或阳虚证,寒邪凝滞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湿浊内阻可能阻碍脉道通畅,而阳气虚弱则无力鼓动血脉。某些药物作用或心脏传导系统异常也可能表现为缓脉。诊断时需结合其他症状,如畏寒、乏力、肢体困重等,以明确病因病机。

辨别缓脉时需注意排除干扰因素。测量脉搏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波动或饮食后立即诊脉。缓脉需与迟脉、结脉等相似脉象区分,迟脉专指寒证中的脉象迟缓,结脉则伴有不规则的间歇。若缓脉伴随头晕、胸闷或晕厥等症状,需警惕心脏传导阻滞等严重病变,及时进行心电图等现代医学检查。治疗上应根据具体证型选择温阳散寒、健脾化湿或益气通阳等治法,不可单纯以脉象缓急作为唯一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