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宫颈糜烂应该如何诊断

2025.09.29 15:54

宫颈糜烂的诊断主要通过妇科检查观察宫颈外观变化、阴道镜检查评估宫颈表面血管和上皮结构、宫颈细胞学检查筛查异常细胞、病理活检确认组织学改变以及排除其他宫颈疾病如炎症或肿瘤。具体分析如下:

1.妇科检查观察宫颈外观变化: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宫颈形态,判断是否存在糜烂样改变。典型表现为宫颈表面呈现红色颗粒状或粗糙区域,可能伴有分泌物增多。需注意区分生理性柱状上皮外移与病理性糜烂,前者多见于青春期或妊娠期,后者常伴随感染或损伤。检查时需评估糜烂范围、程度及是否合并接触性出血。

2.阴道镜检查评估宫颈表面血管和上皮结构:利用光学放大设备观察宫颈上皮和血管的细微变化。醋酸试验和碘试验可辅助识别异常上皮,醋酸作用下病变区域呈现白色反应,碘不染色区提示潜在病变。阴道镜能定位可疑区域,指导活检取材,提高诊断准确性。

3.宫颈细胞学检查筛查异常细胞:通过刮取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显微镜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细胞形态异常。该方法主要用于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或宫颈癌,但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糜烂性质。细胞学结果异常时需进一步评估,避免漏诊高危病变。

4.病理活检确认组织学改变:在阴道镜引导下取宫颈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是确诊的金标准。活检可明确糜烂是否为炎症、鳞状上皮化生或肿瘤性病变。取材需覆盖糜烂边缘及中心,确保结果代表性。病理报告需描述上皮类型、间质改变及有无异型性。

5.排除其他宫颈疾病如炎症或肿瘤: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鉴别感染性宫颈炎、宫颈息肉或恶性肿瘤。分泌物病原体检测、肿瘤标志物筛查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排除特异性感染后,才能确诊为单纯性宫颈糜烂。

诊断过程中需避免过度治疗生理性改变,同时警惕潜在恶性病变。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外阴清洁,减少局部刺激,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