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维生素d缺乏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2024.12.05 17:58

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主要有日照不足、饮食摄入不足、需求增加、吸收不良、代谢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日照不足:

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现代社会中,大部分时间在室内活动,如办公室工作、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设备等,减少了皮肤暴露于阳光下的机会。尤其是老年人,户外活动少,日照时间短,更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对于日照不足的人群,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一定时长的日晒,但要注意避免晒伤。

2.饮食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低,如植物性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极少,动物性食物中仅脂肪含量高的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素食或者挑食、偏食,就会导致维生素D摄入不足。改善这种情况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每天吃一个鸡蛋等。

3.需求增加:

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骨骼生长需要大量的钙和维生素D。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除了自身需求外,还要满足胎儿或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这些特殊人群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就容易出现缺乏。对于需求增加的人群,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D制剂。

4.吸收不良:

一些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例如,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乳糜泻等,会损伤肠道黏膜,减少维生素D的吸收面积。肝胆疾病会影响胆汁的分泌,而胆汁对脂溶性维生素D的吸收至关重要。对于因吸收不良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肠道或肝胆功能,以提高维生素D的吸收能力。

5.代谢异常:

某些遗传因素或肾脏疾病可引起维生素D代谢异常。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体内维生素D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改变,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过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脏合成1,25-OH₂D₃活性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针对代谢异常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对于肾脏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并积极治疗肾脏疾病。

在补充维生素D时,要注意避免过量补充,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中毒,出现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等不良反应。同时,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也要保证钙的摄入,因为维生素D主要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两者协同作用才能更好地维持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