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型肝炎病毒表示什么

2025.09.25 16:45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嗜肝DNA病毒科。该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全球约有数亿人携带该病毒,是公共卫生领域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毒进入肝细胞并复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后可能引发肝脏炎症反应。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多数成年人可自愈。但婴幼儿感染后易转为慢性,长期携带病毒可能造成持续性肝损伤。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如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及病毒DNA检测。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可预防感染,接种后产生的抗体能提供长期保护。对于慢性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需重视疫苗接种,尤其是新生儿和高风险人群。避免共用注射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确保输血安全。感染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遵医嘱治疗,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加重肝脏负担。接触感染者血液或体液后,及时清洗消毒并就医评估。公众需提高防范意识,通过科学手段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