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放射性骨髓炎怎么办

2024.11.25 13:09

放射性骨髓炎的处理包括控制感染、高压氧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局部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控制感染:放射性骨髓炎多伴有感染,需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有助于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在未获得药敏结果前,可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同时,要注意足量、足疗程使用,以彻底消除感染源,防止感染反复。

2.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可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含量。放射性骨髓炎患者局部组织血运差、氧含量低,高压氧治疗能改善这种缺氧状态。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利于血管新生,增强白细胞的杀菌能力,从而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死骨形成、瘘管长期不愈等情况,手术是必要的。手术包括死骨摘除、病灶清除等。在手术过程中,要尽可能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死骨,但也要注意保护正常组织。术后还需配合抗感染等其他治疗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伤口愈合。

4.营养支持:患者由于疾病消耗,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5.局部处理:对局部创面进行恰当处理很重要。包括保持创面清洁,去除脓性分泌物等。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换药等方法。对于有瘘管的患者,要保持瘘管通畅,避免堵塞引起炎症加重。

在放射性骨髓炎的治疗过程中,要多学科协作,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局部病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常规、炎症指标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