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肺结核中医如何治疗

2025.08.27 08:30

肺结核在中医治疗中注重整体调理与扶正祛邪相结合,采用滋阴润肺、清热解毒、补益气血、化痰止咳、健脾益肾等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滋阴润肺:肺结核常见肺阴亏虚,表现为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中医选用沙参、麦冬、百合等药物滋养肺阴,配合阿胶、生地等填补精血,缓解阴虚火旺症状。治疗过程中需避免辛辣燥热食物,防止阴液进一步耗伤。

2.清热解毒:热毒壅肺时出现咳痰黄稠、发热口渴。常用黄芩、黄连、金银花等清热解毒,配合鱼腥草、桑白皮清泻肺热。此法适用于急性期热象明显者,但需注意寒凉药物久服易伤脾胃。

3.补益气血:久病气血两虚者多见乏力消瘦、面色苍白。人参、黄芪补气,当归、熟地养血,辅以白术、茯苓健脾助运化。气血双补需循序渐进,避免滋腻碍胃,同时配合静养以助恢复。

4.化痰止咳:痰浊阻肺导致咳嗽痰多、胸闷气促。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杏仁、紫菀止咳平喘,贝母、瓜蒌润燥化痰。痰湿重者需忌食肥甘厚味,以免加重痰湿内生。

5.健脾益肾:脾虚生痰或肾不纳气者多见咳喘日久、腰膝酸软。党参、山药健脾益气,枸杞、山茱萸补肾填精,蛤蚧、冬虫夏草纳气平喘。脾肾同调需长期坚持,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增强疗效。

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营养,禁烟酒及辛辣刺激之物。定期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咯血或高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