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赤白下痢是什么意思

2025.07.10 14:56

赤白下痢是中医术语,指大便中混杂赤色血和白色黏液的痢疾症状,常见于肠道感染或炎症性疾病。这一描述性诊断强调排泄物的特征,反映古代中医通过观察分泌物判断病情的传统思路,现代医学多归类为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范畴。

赤白下痢的形成与湿热邪毒蕴结肠道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外感暑湿热邪或饮食不洁,导致湿热积滞肠中,气血受阻,肠道络脉受损,故见脓血黏液混杂而下。典型症状包括腹痛、里急后重便意急迫但排便不畅、日行数次至数十次黏液血便,可能伴随发热、口渴等全身反应。现代医学角度,此类症状多由志贺菌、阿米巴原虫等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性肠黏膜溃疡引起,需通过粪便检测、肠镜等明确病因。

辨别赤白下痢需注意伴随症状与病程特点。急性发作伴高热多提示细菌性痢疾;慢性反复黏液血便需警惕炎症性肠病;果酱样便可能为阿米巴痢疾。治疗需严格区分病因,避免自行用药。细菌感染需规范使用抗生素,中医治疗则以清热化湿、调气活血为主,如芍药汤等方剂。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忌食生冷油腻,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脱水、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诊断过程中需排除痔疮出血、肠癌等疾病,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