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2025.09.08 17:10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需及时复筛确认结果、进行详细听力学诊断评估、排查是否存在中耳积液等可逆因素、根据确诊结果制定干预方案、持续跟踪发育进程并调整康复计划。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复筛确认结果:初筛未通过可能因耳道残留物或测试环境干扰导致假阳性。建议在出生42天内完成复筛,采用更精准的耳声发射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若复筛仍未通过,需立即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避免延误窗口期。

2.进行详细听力学诊断评估:3月龄前完成诊断性ABR、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等检查,明确听力损失程度和性质。测试需在自然睡眠或镇静状态下进行,确保数据准确。结合声导抗测试区分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耳聋,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

3.排查是否存在中耳积液等可逆因素:约20%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存在分泌性中耳炎。通过耳镜检查和鼓室图评估中耳功能,必要时进行鼓膜穿刺或置管治疗。若积液消除后听力恢复,需定期随访防止复发。

4.根据确诊结果制定干预方案:确诊永久性听力损失后,6月龄前应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轻度至中度损失优先考虑声学放大,极重度损失需评估耳蜗结构后手术干预。同步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建立听觉言语通路。

5.持续跟踪发育进程并调整康复计划:每3个月评估一次听觉言语能力,使用标准化量表监测认知和社交发展。干预后若效果不佳需重新调试设备或更换干预方式。学龄期需关注课堂学习表现,必要时调整康复方案。

新生儿听力问题涉及听觉传导通路发育,任何环节异常均需专业医疗团队介入。家长应配合完成所有检查,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诊疗。日常注意观察对声音的反应,记录异常表现并及时反馈给医生。康复过程中需保持耐心,遵循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