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腰间盘突出有几种类型

2025.07.23 08:36

腰间盘突出可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游离型、Schmorl结节型、经骨突出型。具体分析如下:

1.膨出型:纤维环部分断裂,髓核向外膨出但未突破外层纤维环,椎间盘整体轮廓尚完整。膨出型多表现为腰部酸胀,神经压迫症状较轻,影像学显示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边缘。膨出型早期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需避免久坐及腰部负重。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破纤维环外层但未脱离椎间隙。突出型常引发单侧下肢放射痛,因压迫神经根导致感觉异常。影像学可见局部椎间盘组织突入椎管,需结合体征判断压迫程度。急性期需卧床制动,严重者需考虑介入治疗。

3.脱出游离型:髓核突破纤维环并脱离原椎间隙,游离于椎管内。脱出游离型症状剧烈,可能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大小便障碍。影像学显示椎管内存在游离碎片,需紧急处理避免永久性神经损伤。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需彻底清除游离组织。

4.Schmorl结节型:髓核垂直突入相邻椎体松质骨内,形成凹陷性缺损。Schmorl结节型多无典型神经症状,常因体检发现,与椎体终板薄弱有关。影像学可见椎体内类圆形低密度影,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随访观察是否进展。

5.经骨突出型: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裂隙突入椎体内部,形成椎缘离断。经骨突出型多见于青少年,与发育异常相关,可能引发慢性腰痛。影像学显示椎体边缘不规则骨缺损,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严重者需固定融合。

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正确坐姿,避免弯腰搬重物,睡眠选择硬板床。加强腰背肌锻炼可增强脊柱稳定性,但急性期应禁止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及维生素,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出现下肢麻木或无力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