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中医应该怎么治疗

2025.03.24 17:51

心肌缺血中医治疗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温阳通脉、疏肝理气、化痰通络等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活血化瘀:心肌缺血常与血瘀有关,中医通过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川芎、红花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肌供血。这些药物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进一步疏通经络,增强疗效。

2.益气养阴:心肌缺血患者常伴有气阴两虚,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中医通过益气养阴药物如人参、麦冬、五味子等,补充气血,滋养心肌。这些药物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改善心肌代谢,从而缓解心肌缺血。

3.温阳通脉:心肌缺血与阳气不足、寒凝血脉有关,中医通过温阳通脉药物如附子、桂枝、细辛等,温通血脉,散寒止痛。这些药物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4.疏肝理气:心肌缺血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有关,中医通过疏肝理气药物如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解肝郁,理气活血。这些药物能够调节情绪,缓解精神压力,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肌缺血发作。

5.化痰通络:心肌缺血与痰浊阻络、气血不畅有关,中医通过化痰通络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等,化痰散结,通络止痛。这些药物能够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心肌缺血的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施治,灵活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