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补肾的药方和份量是什么

2025.07.09 08:32

中医补肾的药方需根据具体证型选择,常见的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类。肾阴虚常用六味地黄丸,含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肾阳虚多用金匮肾气丸,组方为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桂枝3克、附子3克。具体用量需由医师根据体质调整。

补肾药方的核心在于辨证施治。肾阴虚表现为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宜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滋肾填精为主药,配伍三补三泻结构以平衡药性。肾阳虚见畏寒肢冷、阳痿早泄,需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在六味基础上加桂枝、附子助阳化气。左归丸、右归丸等经典方也可随证选用,或加入枸杞、菟丝子等单味药增强疗效。现代临床常结合具体症状加减,如失眠加酸枣仁,遗精加芡实。

使用补肾方剂需注意三点,首先,明确辨证是关键,误用可能加重症状,如阳虚者服六味地黄丸易腹泻。其次,部分药材如附子有毒,需规范炮制并控制剂量,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孕妇、儿童及湿热体质者慎用补益类方剂。补肾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适当食用黑芝麻、核桃等食补材料。中药起效较慢,通常需连续服用1-3个月,期间定期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