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如何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2025.08.27 08:30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可通过孕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联合免疫接种、避免产程感染、选择合适分娩方式、产后喂养管理阻断。具体分析如下:

1.孕期抗病毒治疗:妊娠晚期对高病毒载量孕妇进行抗病毒药物干预,可显著降低宫内感染风险。常用药物如替诺福韦在妊娠期安全性较高,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从孕28周开始服用,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分娩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停药。

2.新生儿联合免疫接种:出生12小时内完成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是关键。疫苗需按0-1-6月程序接种三剂,免疫球蛋白提供即时保护。双重阻断可使母婴传播率降至5%以下,接种后需检测抗体水平确认效果。

3.避免产程感染:分娩过程中母血或分泌物接触是传播高危环节。需严格消毒产道,及时清理新生儿口鼻分泌物,避免使用侵入性胎儿监护手段。若孕妇病毒载量过高,可考虑缩短产程以减少暴露时间。

4.选择合适分娩方式:剖宫产不能完全阻断传播,但可减少产道挤压导致的母婴血液交换。需综合评估孕妇肝功能、病毒载量及产科指征,自然分娩者应避免会阴侧切等可能增加出血的操作。

5.产后喂养管理:母乳喂养并非绝对禁忌,但乳头皲裂或出血时应暂停。人工喂养需注意器具消毒,避免混合喂养以减少肠道黏膜破损风险。母亲口腔溃疡或新生儿口腔损伤时需暂停直接哺乳。

阻断措施需全程由专业医疗团队制定个性化方案。孕妇应定期检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新生儿接种后需随访抗体应答情况。任何环节疏漏均可能影响阻断效果,需严格遵循医嘱并保持长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