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力衰竭如何护理

2024.10.12 11:00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包括观察病情、调整体位、吸氧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病情: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节律、体温等。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和温度、肺部啰音的变化,以及有无水肿等情况。同时,记录出入量,包括尿量、饮水量、输液量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调整体位: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这种体位有助于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

3.吸氧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当的氧流量和吸氧方式。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缺氧症状。

4.心理护理:患者在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时往往会感到恐惧和焦虑。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安慰患者,使其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5.饮食护理:限制患者的钠盐摄入,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担。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通过细致的病情观察、合理的体位调整、有效的吸氧护理、贴心的心理支持和科学的饮食管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的恢复。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