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痰饮咳逆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痰饮咳逆是中医学术语,指因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痰饮停聚于肺或上焦,导致咳嗽、气逆等症状的病理现象。痰饮作为病理产物,阻滞气机,引发肺失宣降,从而表现为咳逆。

痰饮咳逆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外感寒湿、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均可导致水湿内停,凝聚成痰饮。痰饮上犯于肺,阻碍肺气宣发肃降,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气促,甚至喘息不得平卧。痰饮性质黏稠,易随气机上逆,故咳逆症状明显。中医将痰饮分为寒痰、热痰、湿痰等不同类型,需结合舌脉辨证施治。例如,寒痰咳逆多伴痰白清稀、畏寒肢冷;热痰咳逆则见痰黄黏稠、口干咽痛。治疗上以化痰饮、降气止咳为主,方剂如二陈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需根据证型加减。

痰饮咳逆需注意辨别虚实寒热,避免误治。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以免助湿生痰。久咳不愈或痰中带血者,需排除现代医学所指的支气管炎、肺炎等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应避风寒,适度运动以助气化,但避免剧烈活动耗伤肺气。痰饮咳逆的调护强调治未病,平时可按摩肺俞、丰隆等穴位,或食用薏苡仁、陈皮等药食同源之品健脾化痰。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不可盲目自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