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胃肠炎

2024.08.20 21:06

胃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黏膜炎症。

胃肠炎通常是由于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或摄入刺激性食物、药物、酒精等,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当胃肠黏膜发生炎症时,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胃肠炎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其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会产生一定影响。频繁的呕吐和腹泻可能会导致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群,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持续存在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胃肠黏膜,甚至引起胃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而且,长期的胃肠炎还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一些特殊类型的胃肠炎,如感染性胃肠炎,如果不加以控制,还可能会传播给他人,造成疾病的扩散。一旦出现胃肠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对于感染性胃肠炎,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等,以防止交叉感染。胃肠炎虽然常见,但也不能忽视,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才能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