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肌肉萎缩到底是什么病

2025.08.05 15:13

肌肉萎缩是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肌肉体积和力量的减少。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长期不活动、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神经损伤或遗传性疾病等。肌肉萎缩不仅影响身体的外观,还会导致运动能力的降低,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在肌肉萎缩的过程中,肌肉纤维逐渐减少,肌肉的质量和功能受到损害。常见的原因包括长时间卧床、缺乏锻炼、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以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脊髓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老年人群体中,肌肉萎缩的现象尤为明显,通常被称为老年性肌肉减少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代谢率下降,肌肉合成能力减弱,导致肌肉质量逐渐流失。营养不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缺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会直接影响肌肉的生长和修复。肌肉萎缩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体力下降、疲劳感加重以及运动能力的减退。

在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方面,保持适当的锻炼是至关重要的。定期进行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肌肉的生长和维持。合理的饮食也不可忽视,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支持肌肉的健康。对于已经出现肌肉萎缩的个体,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非常重要。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改善肌肉的功能和质量。同时,心理支持也不可或缺,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肌肉萎缩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