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如何控制类风湿关节炎

2025.07.23 08:37

类风湿关节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和手术治疗进行控制。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抗风湿药等。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抑制免疫反应,抗风湿药能延缓病情进展。药物选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调整,长期用药需注意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常用方法包括热敷、冷敷和康复锻炼。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冷敷能缓解急性炎症,康复锻炼则增强肌肉力量并保持关节活动度。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关节损伤。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控制病情至关重要。均衡饮食应富含抗炎食物如鱼类和蔬菜,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适度运动如散步或游泳可增强体质,戒烟限酒能减少炎症加重风险。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缓解症状。

4.定期监测:类风湿关节炎需长期监测病情变化,包括关节症状、血液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定期复诊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监测过程中需关注药物副作用,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5.手术治疗:对于晚期关节严重变形或功能丧失的患者,手术治疗是重要选择。常见术式包括滑膜切除和关节置换,可缓解疼痛并恢复部分功能。手术需评估患者整体状况,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以提高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防止感染诱发病情加重。关节疼痛时不宜自行按摩或剧烈活动,应及时就医。长期用药者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确保用药安全。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