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运动神经元瘫痪有什么特点

2025.09.11 19:33

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是肌肉无力且逐渐加重、肌张力增高伴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感觉障碍、肌肉萎缩与肌束震颤。具体分析如下:

1.肌肉无力且逐渐加重:运动神经元瘫痪的核心表现是肌肉力量进行性下降,初期可能仅影响单侧肢体远端,后期扩展至全身。瘫痪程度与神经元损伤范围相关,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痉挛性无力,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弛缓性无力,两者共存时表现为混合型。

2.肌张力增高伴腱反射亢进: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对脊髓反射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肌张力持续增高,呈现折刀样强直。腱反射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显著增强,甚至出现阵挛,提示锥体束传导异常。

3.病理反射阳性:典型表现为巴宾斯基征阳性,即划足底时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扇形展开。霍夫曼征等病理反射也可检出,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功能丧失,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异性体征。

4.无感觉障碍:运动神经元瘫痪仅累及运动传导通路,感觉神经纤维未受侵犯,因此触觉、痛温觉及深感觉均正常。这一特点有助于与脊髓或周围神经病变鉴别。

5.肌肉萎缩与肌束震颤: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神经营养作用丧失,肌肉逐渐萎缩,早期多见于手部小肌肉。肌束震颤是肌纤维自发性收缩,表现为皮肤下细微颤动,常见于舌肌或四肢近端。

运动神经元瘫痪需与多系统萎缩等疾病鉴别,早期诊断依赖详细体格检查与病史采集。避免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防止肌肉加速萎缩。营养支持对延缓病情进展有一定帮助,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