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艾灸完很黄有水珠怎么回事

2025.09.01 17:10

艾灸后皮肤发黄并出现水珠,通常是艾条燃烧产生的艾油和皮肤表面汗液混合所致。艾灸时局部温度升高,促使汗腺分泌汗液,而艾条燃烧过程中挥发的油脂成分附着在皮肤上,与汗液结合形成黄色水珠,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心。

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热力和药效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艾条燃烧时释放的艾油含有挥发油、树脂等成分,这些物质遇热液化后容易附着在皮肤表面。同时,温热刺激会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和汗液排出,汗液与艾油混合后呈现淡黄色,甚至可能带有轻微黏腻感。若艾灸时间较长或艾条距离皮肤过近,局部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皮肤轻微烫伤,此时水珠可能为组织液渗出,需注意区分。

进行艾灸时需控制艾条与皮肤的距离,避免灼伤。艾灸后皮肤出现水珠可用干净纸巾轻轻擦拭,避免用力摩擦。若皮肤发黄且伴随红肿、刺痛或水疱,可能为烫伤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咨询医师。艾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两小时内不宜洗澡或接触冷水。体质虚弱或皮肤敏感者应缩短艾灸时间,选择温和灸法。使用质量合格的艾条,避免劣质艾条含有杂质加重皮肤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