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肺囊性纤维化常见于什么部位

2025.04.01 08:51

肺囊性纤维化常见于支气管、肺泡、肺间质、肺血管和胸膜等部位。具体分析如下:

1.支气管:肺囊性纤维化在支气管部位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这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纤维组织增生,使得支气管弹性降低,通气功能受损。支气管黏膜下腺体增生,分泌物增多,易形成黏液栓,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长期病变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形成囊性改变。

2.肺泡:肺泡是肺囊性纤维化的重要受累部位。病变初期表现为肺泡壁增厚,随着病情进展,肺泡结构破坏,形成囊性空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肺泡塌陷,影响气体交换功能。肺泡间隔纤维化加重,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功能受损。

3.肺间质:肺间质纤维化是肺囊性纤维化的特征性改变。病变早期表现为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随后胶原纤维增生,间质增厚。纤维化过程呈进行性发展,导致肺组织弹性降低,弥散功能下降。间质纤维化还可压迫小气道和血管,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4.肺血管:肺囊性纤维化可累及肺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纤维化组织压迫小血管,导致血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加。慢性缺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严重者可导致右心衰竭。

5.胸膜:胸膜受累在肺囊性纤维化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胸膜增厚和粘连。纤维化组织可累及脏层和壁层胸膜,导致胸膜腔缩小,限制肺扩张。胸膜增厚还可影响胸腔负压的形成,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障碍。

肺囊性纤维化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病理改变涉及多个部位,最终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应全面了解该病的病理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