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检结晶是什么意思

2025.06.18 09:39

尿检结晶是指在尿液检查中发现固体结晶物质,通常由尿液中的矿物质或盐类沉淀形成。结晶的出现可能与饮食、代谢状态、尿液酸碱度或潜在疾病有关,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其临床意义。

尿液结晶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见结晶类型包括草酸钙、尿酸、磷酸盐等,不同结晶提示不同问题。例如,草酸钙结晶可能与高草酸饮食或结石风险相关;尿酸结晶多见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磷酸盐结晶常出现在碱性尿液中。脱水状态下尿液浓缩,也易出现暂时性结晶。某些遗传代谢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时,结晶可能伴随其他异常,如血尿或蛋白尿。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察结晶形态、数量及尿液pH值,辅助判断其性质。

发现尿检结晶需注意以下事项:首先避免过度恐慌,单次检出结晶未必代表疾病,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日常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稀释尿液可减少结晶形成。调整饮食结构,如减少高嘌呤或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尿常规,观察结晶变化趋势。若伴随腰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或反复检出大量结晶,应及时就医排查泌尿系统结石或代谢异常。特殊人群如孕妇或慢性肾病患者出现结晶,需更密切监测。避免自行服用排石药物或保健品,以免干扰诊断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