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如何治疗

2025.09.08 17:11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调整饮食结构、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适当应用止泻药物、必要时静脉补液。具体分析如下:

1.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轮状病毒腹泻容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口服补液盐能有效补充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预防脱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低渗口服补液盐更适合儿童使用,轻度脱水时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mL,中度脱水需增加至100-150mL。补液应少量多次,避免呕吐。

2.调整饮食结构:腹泻期间不宜禁食,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可进食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及膳食纤维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

3.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益生菌能抑制轮状病毒复制,缩短腹泻病程。常用双歧杆菌、乳酸菌等,需选择儿童专用剂型。益生菌应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活性被破坏。连续使用5-7天可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

4.适当应用止泻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病毒毒素,保护肠黏膜,减少水分丢失。儿童需按体重调整剂量,通常每日分3次服用。严重腹泻时可短期使用,但需避免过量导致便秘。其他止泻药如洛哌丁胺不推荐用于婴幼儿。

5.必要时静脉补液:出现持续呕吐、无法口服补液、意识模糊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需静脉补液。医院会根据脱水程度选择生理盐水、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等,同时监测血钠、血钾水平。重度脱水需在6-8小时内快速纠正,之后转为口服维持。

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及大便性状,避免滥用抗生素。发热超过38.5℃可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接触患儿后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或出现血便、抽搐等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