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梗死的检查有什么

2025.08.01 08:56

脑梗死的检查有头颅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血液检查、心电图。具体分析如下:

1.头颅CT:头颅CT是脑梗死最常用的初步检查手段,能够快速区分脑出血与脑梗死。在发病早期,CT可能显示不明显,但24小时后梗死区域逐渐呈现低密度影。CT的优势在于检查时间短,适合急诊情况,但对于小灶性梗死或脑干病变的敏感性较低。CT灌注成像可评估脑血流情况,帮助判断缺血半暗带,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2.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的检出率高于CT,尤其在超急性期和脑干、小脑梗死中更具优势。弥散加权成像可在发病数分钟内显示缺血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图有助于区分新旧梗死。磁共振血管成像能无创评估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而灌注加权成像可明确缺血范围与核心梗死区的关系,为溶栓或取栓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3.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评估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或侧支循环情况。该检查主要用于拟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如机械取栓或支架植入。但血管造影为有创操作,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或CT血管成像通常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4.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用于排查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或伴随疾病。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D-二聚体有助于鉴别血栓形成或栓塞机制。血糖检测可发现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血脂异常提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必要时需完善免疫或遗传学检查以排除罕见病因。

5.心电图:心电图可发现心房颤动、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等心源性栓塞的高危因素。部分脑梗死患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提高房颤检出率。心电异常结果需结合心脏超声进一步评估,明确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或心脏介入干预。

脑梗死检查需根据病情紧急程度和医疗条件合理选择,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检查前需评估患者耐受性,尤其是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者。部分检查存在辐射或噪音干扰,需提前告知患者配合要点。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动态随访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