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后会导致腱鞘炎吗

2025.08.06 17:32

骨折后确实有可能导致腱鞘炎的发生。骨折后,受伤部位的活动受到限制,周围的肌肉和腱可能会因为缺乏正常的运动而变得僵硬,进而引发腱鞘炎。这种情况在恢复过程中尤为常见,尤其是在骨折愈合后,恢复活动时,可能会因为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而导致腱鞘的炎症。

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周围的软组织和关节可能会受到影响。由于骨折后需要进行固定,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局部的营养供应不足。同时,长期的固定也会使得肌肉和腱的弹性下降,增加了腱鞘炎的风险。在恢复活动时,若没有合理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导致关节和腱的过度使用,进而引发腱鞘的炎症。骨折后疼痛和不适感可能会导致不自觉地改变运动方式,这种不自然的运动模式也可能增加腱鞘炎的发生几率。

在康复过程中,注意适度的活动和合理的锻炼非常重要。应根据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使用受伤部位。同时,保持良好的姿势和运动方式,减少对腱的压力,能够有效降低腱鞘炎的风险。适当的热敷和冷敷可以帮助缓解局部的不适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重复性动作,尤其是在恢复初期,尽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以免加重受伤部位的负担。若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通过合理的康复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折后腱鞘炎的发生几率,促进身体的全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