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手足口病都有哪些阶段

2025.09.01 08:56

手足口病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疱疹期、恢复期、并发症期。具体分析如下:

1.潜伏期:感染后3至7天无明显症状,病毒在体内复制,此时已具备传染性。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类型及个体免疫状态有关,部分病例可能出现轻微乏力或低热,但易被忽视。

2.前驱期:持续1至2天,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咽痛或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体温多在38℃左右,少数病例出现高热,易与普通感冒混淆。口腔黏膜可能泛红,但尚未出现典型疱疹。

3.疱疹期:病程第3至5天,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特征性疱疹。口腔疱疹多见于舌、颊黏膜,破溃后形成溃疡;手足疱疹呈米粒大小,周围有红晕,通常不痒。此期传染性最强,需隔离处理。

4.恢复期:疱疹逐渐干燥结痂,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退。轻症病例7至10天痊愈,皮肤脱屑后无疤痕。此期仍需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避免交叉感染。

5.并发症期:少数病例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或心肌炎等严重问题,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无力或呼吸急促,需立即就医。

发病期间保持环境通风,避免抓挠疱疹。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主,减少口腔刺激。密切监测体温及精神状态,出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