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体手术方法是什么

2025.09.15 22:25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体置换术、联合减压融合术。具体分析如下:

1.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皮肤小切口向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迅速稳定椎体并缓解疼痛。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适合高龄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骨水泥凝固后可立即提供支撑力,但需注意避免骨水泥渗漏导致神经压迫或肺栓塞等并发症。

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增加球囊扩张步骤,先恢复椎体高度再注入骨水泥。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适用于椎体压缩严重但无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及活动功能恢复。

3.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通过后路切开植入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直接固定骨折椎体及相邻节段。适用于合并神经损伤或脊柱不稳定的复杂骨折。手术创伤较大,但能提供长期稳定性,术后需佩戴支具并逐步进行康复训练。

4.椎体置换术:切除严重塌陷的椎体并植入人工椎体,重建脊柱序列和稳定性。适用于多节段骨折或椎体完全失去功能的患者。手术难度高,需精确匹配人工椎体尺寸,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

5.联合减压融合术:在固定骨折椎体的同时对受压神经进行减压,必要时进行植骨融合。适用于合并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患者。手术需平衡稳定性和活动度,术后需避免早期负重并定期复查影像学。

手术选择需结合骨折类型、神经症状及患者全身状况综合评估。术后需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避免再次骨折。康复期间应遵循医嘱逐步恢复活动,定期复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及骨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