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律不齐是什么情况

2025.03.07 20:05

心律不齐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异常,可能由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情绪波动或生活习惯不良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疾病:心律不齐常见于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受损会干扰正常的心电活动,从而引发心律不齐。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需及时就医治疗。

2.电解质紊乱:体内电解质如钾、钠、钙等水平异常会影响心脏电活动。低钾或高钾血症均可导致心律不齐,钙离子浓度异常也会干扰心脏收缩。电解质紊乱可能由肾脏疾病、药物副作用或饮食不当引起,需通过血液检查确诊并纠正。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利尿剂等可能引发心律不齐。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干扰心脏电生理活动,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4.情绪波动:强烈情绪如焦虑、紧张、愤怒等可引发暂时性心律不齐。情绪波动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或节律紊乱。长期情绪压力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律失常风险。保持心理平衡、适度放松有助于预防此类情况。

5.生活习惯不良:吸烟、酗酒、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诱发心律不齐。这些行为会加重心脏负担,干扰自主神经调节,导致心脏节律异常。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心律不齐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诊断需结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治疗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心律不齐需注意保护心脏健康,避免诱发因素,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