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肝腹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2025.08.19 16:15

肝腹水是一种由肝脏疾病引起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腹腔内积液。通常情况下,肝脏功能受损或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体内液体分布失衡,进而形成腹水。这种情况常见于肝硬化、肝炎、肝癌等肝脏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腹部胀满、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在肝腹水的形成过程中,肝脏的合成功能下降,导致白蛋白等重要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容易从血管内渗出到腹腔。门静脉高压使得腹腔内的静脉压力增加,进一步促进液体的积聚。腹水的量可以从轻微的几百mL到严重的几升不等,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到肾脏和心脏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在出现腹水时,常常伴随有食欲减退、体重增加、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治疗肝腹水时,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控制酒精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肝功能等都是重要的措施。同时,利尿剂的使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腹水症状。低盐饮食也是控制腹水的重要手段,减少钠的摄入可以有效降低体内水分潴留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抽液,以缓解腹部压力和不适感。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方法。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比例,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有肝病史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早期干预。对于已经出现腹水的患者,定期随访和评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