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冠脉造影前怎么水化

2025.03.24 17:51

冠脉造影前水化需评估患者肾功能、控制液体摄入量、选择合适的水化方式、监测电解质平衡、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评估患者肾功能:冠脉造影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特别是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水化需更加谨慎,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对于慢性肾病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水化方案,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准备。

2.控制液体摄入量:水化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过度水化导致心衰或肺水肿。一般建议在造影前6-12小时开始静脉补液,每小时100-150mL。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进一步减少补液量,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选择合适的水化方式:水化方式包括口服和静脉补液,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口服水化适用于肾功能正常、无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静脉补液适用于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或无法口服的患者,可精确控制补液量和速度。

4.监测电解质平衡:水化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电解质,特别是钠、钾、钙等离子的浓度。过度水化可能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需及时调整补液方案。对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需特别注意钾离子的补充,避免低钾血症。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水化过程中需注意造影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能增加肾毒性,需在水化前调整用药方案。对于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需在造影前48小时停药,避免乳酸酸中毒。

冠脉造影前水化是预防造影剂肾病的重要措施,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水化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等渗造影剂或采取其他肾脏保护措施。水化后需继续监测肾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