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孕妇患有肝内胆汁淤积症

2025.01.15 16:18

孕妇患有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胆汁在肝脏内的淤积,导致胆盐和其他胆汁成分的异常积累。这种情况通常在妊娠中期或晚期发生,可能引起孕妇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并对母婴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孕激素水平的变化、遗传因素以及肝脏代谢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孕妇在妊娠期间,体内的激素水平显著变化,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增加,可能导致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到影响。孕期子宫增大可能对肝脏和胆道系统造成压迫,进一步加重胆汁淤积的情况。虽然大多数孕妇在分娩后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在某些情况下,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功能损害、胎儿窘迫甚至早产。及时的诊断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患有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首先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肝功能和胆汁酸水平,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饮食方面,建议孕妇采取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肝脏代谢。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这对身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在医生的指导下,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改善胆汁流动。若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考虑提前剖宫产等干预措施,以保护母婴安全。孕妇在面对肝内胆汁淤积症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确保自身及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