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抽筋怎么缓解

2025.08.11 14:18

抽筋时可通过拉伸痉挛肌肉、局部热敷或冷敷、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按摩放松肌肉、调整姿势减少肌肉负担。具体分析如下:

1.拉伸痉挛肌肉:抽筋时立即反向拉伸痉挛部位能快速缓解疼痛。例如小腿抽筋可坐地伸直腿,用手扳住脚掌向膝盖方向缓慢牵拉,持续15秒以上使肌肉逐渐放松。注意动作需轻柔避免拉伤,重复拉伸至痉挛消失。

2.局部热敷或冷敷:急性期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痉挛处10分钟,降低神经敏感度。若抽筋反复发作,改用40℃左右热毛巾敷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冷热交替需间隔1小时以上,防止血管过度收缩或扩张。

3.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大量出汗或腹泻后易因低钙、低钾引发抽筋。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可调节电解质平衡。日常饮食增加豆制品、香蕉等含钾镁食物,长期预防效果更佳。

4.按摩放松肌肉:以掌心适度按压痉挛部位,配合揉捏手法由轻到重刺激肌肉。重点松解肌腹和肌腱连接处,每次持续3分钟,帮助缓解局部肌纤维过度收缩。

5.调整姿势减少肌肉负担: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易诱发抽筋。睡眠时避免脚趾下垂,可用枕头垫高小腿。久坐者每小时活动踝关节,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肌肉僵硬。

出现抽筋需排查是否伴随红肿、无力等症状,频繁发作建议就医排除血管或神经病变。孕妇及老年人抽筋可能与代谢异常有关,需在指导下补充营养素。夜间抽筋者睡前可做足背屈运动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