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肝穿刺病理检查用于哪种肝炎诊断

2025.08.21 17:54

肝穿刺病理检查主要用于诊断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这种检查方法能够提供肝组织的细微结构信息,帮助医生评估肝脏的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肝细胞损伤,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在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诊断过程中,肝穿刺病理检查能够揭示肝脏的病理变化,包括肝细胞的炎症浸润、坏死、纤维化等情况。通过对肝组织切片的显微镜观察,能够判断肝炎的活动性和慢性程度,进而评估病情的严重性。病理检查还可以排除其他肝病,如肝硬化、肝癌等,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对于一些病例,尤其是那些血清学指标不明确或影像学检查结果不典型的患者,肝穿刺病理检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获取的组织样本,进行进一步的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帮助明确病因及其相关性。

在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时,需注意一些事项。首先,患者在检查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血液凝固功能、肝功能等指标,以降低出血风险。其次,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技术也至关重要,通常选择右侧肝脏的中下段,以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脏器。穿刺过程中,需保持患者的稳定,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检查后,患者应在观察室内静卧一段时间,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没有出血或其他不适症状。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以增强患者的配合度和信任感。肝穿刺病理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能够为慢性肝炎的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谨慎对待,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