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丙型肝炎到底是什么疾病

2025.08.19 16:15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感染疾病。该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感染后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严重时可引发肝硬化或肝癌。丙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率较高。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常见的传播方式包括共用针具、输血、器官移植以及母婴传播等。感染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等,但也有很多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导致感染未被及时发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经过数年的潜伏期后,可能会出现肝脏损伤,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早期检测和治疗至关重要。现代医学发展使得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许多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能够实现病毒清除,恢复健康。

在面对丙型肝炎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避免共用针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尤其是在进行血液透析或手术时,都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方法。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肝功能指标,以便及时发现潜在感染。对于已感染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能够有效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了解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能够帮助减少感染风险,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